文明建設離不開法治文明的護航,以法治力量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引導公民自覺尊崇法治、服從法律、依法辦事,文明城市才更有底蘊。近年來,澧縣人民檢察院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把聯合監督執法、未成年文明普法、公益訴訟檢察監督作為文明創建的重要抓手,推動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文明執法邁向新高度、校園法治文明種下新希望、公益訴訟改善新風貌,以法治建設護航文明城市,助力城市品質提升。
澧縣人民檢察院人大代表聯絡站啟動儀式。
“聯”出文明執法新高度
“檢警‘聯合辦公’加強了信息共享,凝聚了司法合力,強化了辦案質量,更加有力提高檢察機關偵查監督工作水平和公安機關執法辦案能力?!卞⒖h人民檢察院聯合澧縣公安局共同設立的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辦公室正式成立,針對執法辦案中的實例展開交流討論,共同分析刑事案件辦理中的疑難問題,確保案件信息實時互通,推動提升公安執法和檢察監督規范化水平。
此外,澧縣人民檢察院定期召開檢律協作座談會,通過邀請律師代表參會,進一步探索檢律深度交流合作模式,推動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與澧縣自然資源局建立聯席工作機制,共享土地執法等領域案件信息,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執法水平和執法質量。
諸如此類的“聯合”,在監督領域上更是屢見不鮮。澧縣人民檢察院廣泛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村居干部等社會各界群體代表參與“聯合監督”,嚴格落實人民監督員制度,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組織檢察官履職評議、檢察開放日、案件公開審查、案件評查等活動,推動形成“人大監督+檢察監督”等聯合監督模式。加強了與紀監委、司法、執法機關的銜接聯動與協作配合,不斷優化接受監督的方式、提升接受監督的實效,推動聯合監督“零距離”,讓公平正義“看得見”“聽得懂”,“聯”出了文明執法的新高度。
“種”下法治文明新希望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這些年來,澧縣人民檢察院牢牢把握未成年人全面綜合司法保護這一工作目標,不斷推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提檔升級,讓法治的“種子”生根發芽。
“成長路上,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掉隊?!卞⒖h人民檢察院主要負責人介紹,去年,澧縣首例“組織未成年人進行違反治安管理活動罪”案件被提起公訴,該案是澧縣首次辦理利用未成年人進行違法犯罪的新類型案件,為偵查機關今后辦理類似案件起到指導作用,規范了相關娛樂場所的經營秩序,是檢察機關有力打擊犯罪、保護未成年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切實履行檢察職能的有力彰顯。
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護能力,澧縣人民檢察院嚴格落實“一號檢察建議”,開展“利劍護蕾”法治進校園活動,結合開學第一課,為孩子們送去量身定制的精品法治課程,打造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法治套餐,幫助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種”下法治文明新希望。
為避免反復詢問對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澧縣人民檢察院聯合澧縣婦聯對被害人開展心理疏導,用司法溫度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推動建立“一站式”取證中心,建立“支持起訴+司法救助+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多元救助模式,讓法治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茁壯成長,讓法治力量為孩子們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訴”出公益文明新風貌
翩翩飛舞的鳥兒、綠油油的樹林、金黃的油菜花……近日,澧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開展“回頭看”調查,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派美麗和諧的景象,這得益于澧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的不斷提質增效。
澧縣人民檢察院堅持守正創新,加大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等重點領域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辦案質效大幅提升,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推進澧縣公益文明新風貌取得顯著成效。
“推行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助推林長制工作落地見效?!?022年,澧縣探索推行“檢察長+林長”工作機制,澧縣人民檢察院對相關成員單位履職情況進行監督,對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及時發出檢察建議,并及時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督促有關單位認真履行保護森林、野生動植物資源等法定職責,實現了行政機關和檢察機關森林資源管理的“無縫對接”,因地制宜打造了具有鮮明澧縣特色、展現檢察特質的生態檢察品牌,真正做到以生態檢察法治力量守護綠水青山。
山水相融、林城相依,這是澧縣的生態優勢,也是澧縣檢察機關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化公益訴訟檢察履職的生動實踐。澧縣人民檢察院嚴格落實澧縣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審議意見》,與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出臺《關于以檢察公益訴訟推進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工作協作的意見》,實現對食品藥品安全領域的常態化監督,推進澧縣“河湖長制”改革,開展水資源、“耕地保護”等專項活動,公益訴訟的步伐愈加堅實,公益文明呈現更新風貌。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在推進文明澧縣的建設中,“檢察藍”的身影遍布大街小巷、澧水兩岸,用實際行動為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建設現代化新澧縣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來源:華聲在線
編輯:余梓林